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健康服务 >

【科普】猩红热:不可忽视的“红色警报”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每当孩子突然发热、喉咙痛,身上冒出密密麻麻的红色皮疹时,家长就应该立刻警惕——这可能是猩红热。让我们一起揭开猩红热的神秘面纱。

猩红热的"身份档案"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3岁以下较少见。疾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常见于冬春季,南方则多见于夏秋季。

识别猩红热的"红色警报"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颇具特色,典型病例往往呈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1.发热。发热是首发信号,体温常在39℃左右徘徊,伴有畏寒、头痛等全身不适。

2.咽峡炎。出现咽部炎症表现,如喉咙痛,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时表面有白色或黄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也会肿大压痛。

3. 皮疹。发病后1-2天,出现皮疹。疹子呈现弥漫性鲜红色,摸起来有粗糙感。皮疹通常从颈部、胸部和腋下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但口周区域常不受累,形成苍白的"环口苍白圈"。另一个典型特征是皮肤皱褶处,形成深红色线条,称为pastia线。

4.草莓舌、杨梅舌。病初起时,舌苔变白,舌乳头红肿突出,称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称杨莓舌。 

5. 脱屑。3-7天后,皮疹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特征性的脱屑过程。脱皮从面部开始,呈糠屑状;而手掌和脚底则可能出现大片脱皮,像手套或袜子一样完整剥离,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周。

6.关节肿痛。少部分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肿痛的临床症状。

并发症:隐藏在痊愈后的危机


1.化脓性并发症:包括颈部淋巴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或导致肺炎、脑膜炎等深部感染。

2.非化脓性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在发病后1-2周出现;风湿热多在猩红热后2-4周发生。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可能造成永久性心脏瓣膜损害。因此,猩红热绝非"发完疹就好"的小病,规范治疗和愈后随访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的应对策略


1.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治疗的首选,通常需要口服10天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退热药控制体温、适量补液防止脱水、温盐水漱口缓解咽痛,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脱皮时让其自然脱落勿强行撕扯。

预防:构筑健康防线

目前尚无针对猩红热的疫苗,预防主要依靠综合措施:

1.隔离传染源: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至少1周,或完成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

2. 切断传播途径:猩红热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物品间接传播。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做好物品消毒。

3.个人防护: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餐具、咳嗽时遮掩口鼻。

4.特殊人群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例及时报告。

家庭护理:是否可以洗澡?

1.急性期 若仍有高热、乏力或皮肤炎症严重,建议暂时用温水擦拭代替洗澡,避免受凉或体力消耗;

2.恢复期 可短时间洗澡,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搓擦皮肤。

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时,家长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和社会防控,我们完全能够将猩红热的危害降至最低,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童年。

微信小程序官方抖音号微信公众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