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在假期窝在空调房里炫奶茶、鸭脖、海鲜等,有一个疾病也悄然找上了门-高尿酸血症。
尿酸即2,6,8-三羟嘌呤,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为水溶性较低的弱有机酸。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生和排泄的尿酸是平衡的。当嘌呤代谢出现障碍,尿酸水平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就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
儿童“高尿酸血症”都有哪些原因?
高尿酸血症病因复杂,目前认为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
遗传性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管间质性肾病、尿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突变;
继发性因素:急性疾病,包括胃肠炎、容量不足、代谢性酸中毒、药物影响、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肿瘤、糖原累积症、唐氏综合征;
3.药物副作用:噻嗪类利尿剂、抗惊厥药及免疫抑制剂等;
4.饮食:高果糖、高嘌呤饮食。
以前的研究认为早发型即儿童青少年起病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低,且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被长期忽视。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早发型高尿酸血症不仅可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且比成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预后更差,这些危害延续至成年,导致成年早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正常嘌呤饮食下,成人非同日两次检测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大于420u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儿童和青少年生理性尿酸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但基本上15岁以上儿童标准值可以参考成人。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优化饮食结构,调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占比,减少高嘌呤食物及果糖食物的摄入。常见高嘌呤食物有海鲜、肉汤、动物内脏、鸡精、豆芽、豆苗、芦笋等。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注意避免完全素食、极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酮饮食等极端行为,这些行为或饥饿疗法导致体重快速下降,可导致脂肪分解增多、血酮体及尿酮体增高,阻碍尿酸排泄,甚至诱发痛风发生。主张低嘌呤、低脂、低盐、高果蔬饮食。同时,可以联合运动、药物等多种方式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