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反复自然流产无论是对女性的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那么关于复发性流产我们了解多少呢。
复发性流产的定义
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前的妊娠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
夫妇染色体异常:
正常人群中染色体异常的几率约0.5%,复发流产患者夫妇一方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约2%-8%,其中女方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男方2倍。
2.胚胎染色体异常
解剖结构异常
与复发性流产相关的先天性子宫解剖结构异常主要包括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和双子宫。后天性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托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宫颈机能不全等。可以通过妇科检查、经阴道三维彩超、宫腔镜以及腹腔镜等辅助检查排除诊断。
免疫性疾病
近年生殖免疫学研究表明,复发流产病因50%-60%与免疫紊乱有关,其中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
自身免疫型:容易发生复发性流产的有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等。
同种免疫型:指母体对胚胎的父系抗原识别发生异常,从而产生免疫低反应性,导致母体封闭抗体和(或)保护性抗体缺乏,产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使胚胎免疫系统的攻击而造成流产。
血栓前状态
正常妊娠期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当高凝状态过度时,子宫胎盘局部会形成微血栓,导致胎盘供血不足甚至胎盘梗死,胚胎或胎儿供血不足而流产。可通过完善①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试验、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等;②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检查:血栓弹力图、蛋白s、蛋白c等检测排除。
内分泌异常
内分泌所致的复发性流产,多可见于: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高甲状腺疾病、血糖控制不佳等内分泌疾病。
1、黄体功能不全:复发性流产患者常规进行基础性激素六项检测,即月经周期第2~5天的内分泌水平。
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流产率是正常女性的3倍。pcos多伴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肥胖、黄体功能不足等多种内分泌问题,是导致流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3、高泌乳素血症:血清prl水平与妊娠黄体功能关系密切。水平过高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导致流产。
4、高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增加流产、早产、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低出生体重儿、智力障碍和胎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
5、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抵抗是复发性流产独立影响因素。无论是有糖尿病史还是妊娠期糖尿病史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均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生殖系统感染
女性生殖道多种病原体感染均可引起自然流产。常见病原体有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其他原因
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会增加复发性流产发生率,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复发性流产。
另外男方精子质量与完整性也是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