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健康服务 >

新生儿黄疸警惕大便变浅或发白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01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病症。这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02新生儿黄疸的原理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主要与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的环境,红细胞相对较多,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较多的胆红素。新生儿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胆红素产生增加。同时,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较差,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黄疸。

03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 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 10~14 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 3~4 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值较低,一般不超过 12.9mg/dl,且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小于 5mg/dl。
2. 病理性黄疸
若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 24 小时内)、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值超过 12.9mg/dl)、黄疸进展过快(每日上升幅度大于 5mg/dl)、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 2 周,早产儿超过 4 周)或黄疸退而复现等,均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感染、胆道畸形等。

04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保健护理注意事项新护理预防保健

(一)孕期保健
1.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和母体健康状况。
2.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高危妊娠的孕妇,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以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和红细胞破坏。
3. 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如放射线、某些药物等。
(二)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尽量减少产程中胎儿缺氧和窒息的发生,避免因产伤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三)新生儿护理
1. 早开奶
尽早让新生儿吸吮母乳,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黄疸的发生风险。
2. 观察黄疸情况
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程度和变化,每日至少测量一次黄疸值。若发现黄疸加重或消退延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 保持适宜环境
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室内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4. 充足喂养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母乳喂养或合理的配方奶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胆红素的排泄。
5. 避免感染
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勤换尿布,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护理新生儿的人员应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6. 遵医嘱用药
如果新生儿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关药物,如茵栀黄口服液等。家长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增减或停药。
7. 定期随访
新生儿黄疸消退后,仍应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和胆红素水平,以确保无异常情况发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药物
家长不要随意给新生儿使用一些可能导致黄疸加重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等。
2. 注意饮食营养
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保证乳汁的质量。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家长应避免新生儿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油漆、农药等。
4. 预防疾病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家长应了解其定义、原理和分类,掌握预防保健护理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和危害,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微信小程序官方抖音号微信公众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