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产科医生谈之色变,其隐秘性让人措手不及,一旦发生,可能威胁孕妇和胎儿生命。
1.血管病变: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病、全身血管性病变。
2.机械性因素:外伤、脐带过短。
3.宫腔压力骤减: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分娩。
4.其他因素:高龄多产、吸烟、吸毒、绒毛膜羊膜炎、试管受孕、抗磷脂综合征、遗传性易栓倾向。
5.既往胎盘早剥病史。
6.孕妇长时间仰卧位。
典型的胎盘早剥会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和子宫压痛、板状腹,但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b超是诊断胎盘早剥最主要的检查,但是准确诊断率仅有30-40%。
①轻度胎盘早剥,根据孕周、孕妇和胎儿情况综合分析,决定治疗方案。
②重度胎盘早剥,无论孕周大小,应尽快终止妊娠,避免孕妇出现危险,分娩方式根据产程进展决定。
①定期产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睡眠,拒绝不良嗜好,如吸烟、吸毒等。
③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尽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④孕期安全出行,尤其孕晚期动作轻慢缓,避免外伤、撞击、摔倒。
⑤如出现突发性持续性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流血、胎动明显减少等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