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健康服务 >

蛋蛋的忧伤— —小儿鞘膜积液是什么病?一定要手术吗?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许多妈妈在给家里的宝宝洗澡时发现,阴囊一大一小或是能扪及腹股沟区有包块。这种情况大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积液位于阴囊,小鸡鸡边上敏感部位,所以大部分宝爸宝妈都很紧张。


鞘膜积液是什么问题?


鞘膜积液,是指睾丸在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中,前端有一个腹膜的膨出,即鞘状突。正常情况下,精索部的鞘状突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短期自行闭塞为纤维索,而包绕在睾丸和附睾周围的鞘状突则形成潜在的小空腔,即睾丸鞘膜腔。腔内有少量浆液,使睾丸有一定的滑动范围,该液体可以通过精索内静脉和淋巴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吸收。各种原因引起该液体分泌增多或吸收减少,使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过多,称之为鞘膜积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男婴中发病率0.7%-4.7%,大多数在2岁内会自行消退。



鞘膜积液有什么表现?


鞘膜积液是在阴囊或是腹股沟区有一个或是多个(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个)肿块,肿块摸起来有囊性感,如果里面水很多,摸起来会比较硬。用手电筒对着那个肿块照射,可以看到肿块是透亮的,我们称之为透光实验阳性(下图)。这个是鞘膜积液的典型表现,也可以用来鉴别是疝气还是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一般不痛不痒,早晚大小变化不明显,大部分的鞘膜积液不能完全消失(交通性鞘膜积液除外可以完全消失)。绝大部分的鞘膜积液只有一边,少部分鞘膜积液有两边,所以,鞘膜积液一般左右两边阴囊不对称。



鞘膜积液有哪几种类型?


1.睾丸鞘膜积液:液体积蓄在睾丸固有的鞘膜腔里(睾丸泡在水里)。

2.精索鞘膜积液:囊内积水和腹腔及睾丸鞘膜腔不相同,积水位于睾丸外。在积水的下方可以摸到睾丸。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就是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

4.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腔和阴囊的管道是完全通畅的,而且还比较大,积水可以在阴囊和腹腔之间来回跑动,如果那个通道再大些,肠子就可以从腹腔跑到阴囊,形成疝气。

不管哪种鞘膜积液,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鞘膜积液要怎么治疗?一定要手术吗?



宝爸宝妈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了。鞘膜积液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一岁以内,宝宝有自愈的可能,但是一岁以后,自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有的宝宝一岁后突然出现的鞘膜积液,自愈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所以,一岁后的宝宝鞘膜积液,建议择期手术治疗。

有的宝爸宝妈会问,不做手术可以吗?有没有吃药或是涂药能好?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吃或是涂哪种药可以治愈鞘膜积液。



如果不做手术会怎样?可以观察吗?


可以观察,但是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说鞘膜腔的积液有炎症感染的危险,如果积液张力太高、鞘膜腔压力升高,可能压迫睾丸、影响睾丸血液供应,以至于睾丸萎缩,对孩子未来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



手术前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虽然鞘膜积液是个相对简单的手术,但术前检查一样不能少,一般包括抽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备血系列)、心电图、胸部x线,腹股沟超声检查(包括阴囊 睾丸超声检查)。



如何手术?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很多爸妈们很关心能不能做微创手术,答案是肯定的,上述手术过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肚子上只有1-2个小洞,而且在肚脐的那个还几乎看不见,术中出血也少,另外的两个洞就是打针的针尖扎的大小。这种微创方式也是目前我科普遍采用的术式。从肚脐打一个洞,插入腹腔镜,直视下可以观察两侧的鞘状突是否闭合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腹股沟管内环口上方区域用打针的针尖扎一下皮肤,然后插入筋膜闭合器带着双股丝线沿着腹膜下层绕着腹股沟内环口绕一圈再穿出皮肤,确认没有包含输精管、精索血管后把丝线打两个结,就可以完全闭合腹股沟内环口完成鞘状突的高位结扎了。



手术后需要如何护理?需要注意什么?会复发吗?



鞘膜积液手术不是很大的手术,但对宝宝来说,毕竟是一个打击,手术后部分宝宝抵抗力较低,容易感冒,发烧等,要特别注意。

术后尽量避免较长时间的咳嗽、便秘等增加腹腔压力。

前7天尽量在床铺上玩,3个月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

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气手术一样,都有一定的复发率,但复发率较低,在1%以下。




微信小程序官方抖音号微信公众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