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继上期的五条有效沟通方法,☞《》今天根据不同的亲子关系困扰,补充五条方法,如下:
互相讨论
如果家长跟孩子的观点不一致,家长要把自己观点说出之后,说出支持观点的事实根据。
比如,家长提出要求“你下次数学要考85分”,就要同时说出这样要求的理由,“只要你计算准确,计算题不丢分,就可以达到这个成绩了。”这时应该引导孩子就家长的观点以及理由说出孩子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
找到共同感受
在家长与孩子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要不断找到共同的感受。家长要体会孩子面临困难时的感觉,家长要自觉与孩子共同面对的困难。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穿插讲一点自己小时候遇到相关问题时解决的经验和教训家长讲述这些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自己的脸面虚构事实。即使是家长成绩好,也要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启发孩子,而不是压制孩子。
只要找到共同感受,孩子就会主动跟家长说心里话,就会愿意尊重家长的意见,也就会教育出“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家长与孩子达成一致目标
在孩子谈自己的感受时,多听孩子的结论和方法。即使孩子的方法不对,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确定下一步目标,孩子的前进动力就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家长习惯用成人的眼光教育孩子,代替孩子设定目标,那么,孩子就不会产生动力。听话的孩子还好,如果是不听话的孩子就会想,反正是“别人的”要求,自己努力不努力都没关系的。如果是逆反的孩子那就更槽糕了,家长让做的事情不做,家长不许做的事情偏要做。比如,对“如何快速完成家庭作业”这个问题,家长和孩子沟通之后,可以达成这样的一致目标。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有不满意,也要先看看孩子的表现,不要急于发表观点。有时候孩子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会打折扣,这很正常。只要孩子比以前有进步就是好的,培养孩子慢慢来,不能着急。
家长、孩子分工合作
有了共同目标之后,家长、孩子要分工协作。执行计划的主要是孩子,有些事情家长也要参与。一般来说,孩子是执行者,家长是监督检査者。执行者难度大,很辛苦,所以监督者要严格要求,宽松处理,多体谅孩子的艰辛,多鼓励孩子的微小进步,多看到希望,少抱怨,不批评,把孩子的目标,当做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愿望,就会拉近父母与子女的距离。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有困难共同协商解决。如果发现原来确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要父母、孩子共同商量,是否需要改变计划,是否需要确定新的目标。
阶段检查
家长孩子协商之后,确定新的目标,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总结。有时执行时间不长,家长或者孩子发现执行起来有了问题,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目的是找到进步的地方,发现问题,继续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和孩子明确新的目标,继续努力。
把教育孩子当做家长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教育孩子就会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人生难得的快乐体验。
亲子沟通“六要”
亲子沟通“六不要”
亲子沟通“六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