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以6 个月至 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儿科四大疾病之一。
按照病程分类分为:急性<2 周,迁延性 2 周~2 个月,慢性>2 个月。国外将迁延性和慢性统称慢性。
腹泻的病因
1. 感染因素
(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较常见。常见的病毒相信很多宝妈们也有所耳闻,比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包括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
(2)肠道外感染:像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腹泻症状。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长时间、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也会引起腹泻。
2. 非感染因素
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气候变化、腹部受凉等。
腹泻的临床表现
轻型: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
重型:除有上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宝爸宝妈们在家能正确的识别患儿是否存在脱水征尤为重要,那么请牢记下图哦!
腹泻的治疗原则
1. 预防和纠正脱水
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可应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
若出现重度脱水的情况,宝爸宝妈们注意一定要立即带患儿来医院进行静脉补液哦!
2. 饮食治疗
一般而言,腹泻患儿的食物和健康儿童一样。
母乳喂养婴儿按需哺乳,鼓励母亲增加哺乳次数和时间;混合喂养的 6 个月以下婴儿增加母乳喂养次数,非母乳喂养婴儿应该至少每 3 小时喂一次奶(或婴儿配方奶粉)。另外,可给予患儿平时习惯、当地容易得到、能量高并且能提供足够的基本微量元素的食物,避免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水样便腹泻在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常规不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几种情况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脓血便(痢疾);霍乱或严重脱水疑似霍乱;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有症状十二指肠贾第鞭毛虫感染;腹泻合并另一种急性感染(如肺炎、尿道感染);阿米巴痢疾。
4.其他治疗
(1)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1岁,3g/d,分两次;>1岁,3g/次,3次/日。
(2)微生态疗法:给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3)补锌治疗,6 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 20 mg;6 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 10 mg,共 10 ~14 天。
(4)抗分泌药物:消旋卡多曲用于分泌性腹泻,每次1.5mg/kg,3次/天。
家长注意要及时将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儿送至医疗机构诊治:
①腹泻剧烈,排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②不能正常饮食;
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④发热(小于 3 个月婴儿体温>38℃,3~36 个月幼儿体温>39℃);
⑤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
⑥粪便带血;
⑦年龄<6 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并发症。